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一大纲20 : 以更宏观的立场来看种种魔境就是种种魔考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9.08.02)

近期的目录链接(2019.08.28)

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唯识简介》全

慧律法师楞伽经(全)

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

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-70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(全 )

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(全)


楞严经一之大纲(义贯目次解说)-20

楞严经一之大纲(目次解说)20
慧律法师

 [是名]于定中识阴所现之[第十]境,以[圆]遍诸类、[觉]知通[吻]为因[心,成]就识阴寂[湛]与[明]彻之小[果](独觉果或缘觉果),[违]悖[远]离[圆通]大道,[背]于无上[涅槃城]而行,当[生]于缘[觉]或独觉、妄计所悟理已[圆]所证智已[明,不]能融[化]透过所悟无常,而进趣真常之[圆]觉[种]性。

这诠论很重要,识阴十境中,前八境皆是以计着阴境,而堕于外道、凡夫之境界,因而成其魔事。最后二境,则是堕于声闻、辟支佛。

《楞严经正脉》中亦载有人问:声闻、辟支佛也是内教的正乘,号为出世小圣,今为何亦列为魔数?今尝试答之:首先须先弄清楚,识阴十境,并不一定都非是魔事不可,魔与非魔,但在自心计执与否。若自心计执,不但识阴十境会成为魔境,连全部五阴的五十境,乃至于诸法万境,在在皆可能成为魔境。反之,若自心不计着,则法法本如,莫说识阴最后二境不会成为魔境,即五阴之五十境,亦皆不成魔境。故经中前面分明说:[非为圣证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,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]

第二须知道的是:这五阴五十境,本质上并非[魔境],而是禅定中各个阶段[必经的现象]。如同考试,过得了关的,考试便及格了,即于无上菩提得以上上升进,由秀才、举人而进士,由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而学士、硕士、博士。若考试不及格,即是落第。因此若透不过[魔考],即落于凡、外、邪、小等境界,不能再向上增进,这种情况,我们即称之为魔事,为魔所阴挠、沮坏。

第三,所谓[魔事],即是若有人发心修无上菩提,他就来阻扰你的好事,广作留难,令你于无上菩提道或延宕、或退堕、或放弃、或违反、或破坏。简言之,即不让你轻易成就,或不让你顺利成就无上菩提。纵使他不能完全破坏你,也要设法阻挠你,或让你退而求其次,或让你退堕(如退为小乘),或让你败坏(如退为凡夫、乃至外道)。

《大智度论》说:[退堕声闻、缘觉是菩萨魔事。]何以故?经菩萨若退大菩提心,不求无上菩提,而转求声闻缘觉,成为自了汉,则菩萨不能成佛,因此不能广度众生。众生不得广度,即长处轮回,永在魔数之中,永为魔所宰制,魔民昌盛,魔力增长。是故菩萨若退堕小乘,魔即大欢喜。至于其他修行人,若堕为凡夫、或外道、邪道,也同样是堕进魔数之中,因而成魔伴党,增魔势力。因此《华严经》亦说:若忘失菩提心,而修诸善法,一切所修皆成为魔业。亦是此义。所以,修行就是八个字:发菩提心,提起正念。

问:魔为何要坏人修行?
答:有三个原因,魔要坏人修行:

一、以嫉妒故:魔以自心邪,不能修行无上菩提道,出离生死,因而嫉妒他人修行。故须知嫉妒心重的人,即易与魔心相应,易成魔事。诸位[男众]特别小心!且一切恶心中,以嫉妒心之破坏力最强大,嫉妒就是不耐他荣,别人比我们强,比我们优,我们就受不了。别人有成就,他就受不了了!甚至大于嗔恨心,因为嫉妒心即同魔心。诸位务必要改过自新。

二、魔王以无明贪爱故,计我我所,执下界众生为其所有、或为其所生,是其臣民,故绝对不许其臣民超越其境,出于魔掌。若大家都修如来正法,而得出生死、成就菩提,则魔的子民及魔之领土、势力,便即缩小、减少。魔王如何能坐视此等事发生,而不大兴魔军来[剿除]、[弥平]这种[叛民]?当魔王兴兵或派魔军、魔使来[剿乱]时,两造交接所发生的种种现象、或幻相,我们便称之为[魔事]、或者[魔境]。倘若行者于此等现象,能够持心不动,于彼一切魔所显现之顺逆境界,尽皆不贪、不取、不计、不惑、不随,则魔之计谋便不能得逞,于是魔之意志便受挫折(frustrated),我们便把这现象称为[破魔],或[降伏魔军](不是要真的把魔军杀死,才称为降魔)以此因缘,若有人正修菩提,欲出轮回,魔必定以种种方便来扰乱或作留难,这也可说是魔王身为统治者,维护其治下[领土]或国度,必须履行的[责任],不足为怪。]

三、所谓魔事,以密教的观点来看,其实是诸魔护持如来正法的一种方式:为护如来正法,令究竟清净,故诸天鬼神常现作魔事,作种种障难,为了不令发心不正、修行不勤、心中仍有深重贪爱、以及邪妄染污的行者轻易过关。必须是发心纯正、广大、无私、福智勇双全俱修成就之人,方得通过。

因此,一般所谓的魔事,其实以更宏观的立场来看,应称为[魔考],也就是修行者应[无上菩提]的考试。而种种魔境就是种种魔考,作为种种阶段的[成果验收],也可说是一种[品管],不能令滥竽得以充数,蒙混过关,如是于佛果菩提的清净庄严,才能[品质保证]。否则不发心的、假装发心的、虚伪的、贪染的、懈怠放逸的破铜烂铁都得证菩提,那怎么行呢?因此诸魔可谓是[以不同的方式在护持正法],是如来正法的考试官、是菩提海关的检验官,要入如来境,必须先通过他这一关。也就是有如小说中的[少林十八铜人巷],过得了这一关,你的武术就了出师了,便可出山去行侠仗义、度化众生。

又,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天龙鬼神,在此虽说是魔,而诸经典中也常说他们都是佛教的护法,包括两尊魔王:欲界天魔王、及色界摩醯首罗天王,也都是佛教最大的护法,连本经前面佛在重诵楞严咒后,各天王、天众、八部鬼神、乃至金刚明王也都发愿护持正法。这不是令人很纳闷吗?前面刚说要全心护持正法,现在却又拼命扰乱正法修行人,作种种[魔事],岂不是矛盾冲突?不会,当知他们所现的[魔事],正是他们仔细、努力地在护法,为佛正法[把关],也是在验收你候选的成绩—为你的修行作[体检],好让你知道你的修行有哪些缺失、或不圆满之处。因此,换言之,他们所作的[魔事]即是[佛事]!也是依于此义,故本经稍后亦有此偈:[佛界如、魔界如、一如无二如。]其实万法皆如,无佛无魔。其义如是。

是故若心正、行正,即转魔事为佛事;若心不正,行不正,即转佛事为魔事。诸天鬼神灵明,任何人都蒙混不过的,修行成败,也都不是偶然的。修行是点滴的功夫。最后应提的是:若行者自心正,则这些诸天鬼神不但不会化作诸魔来破坏你修行,反而会依其本愿来护持你,而不让恶人、恶鬼神来扰乱你修行—当然,在重要关口的[段考]或[期末考],乃至[毕业考]等大小[魔考]还是会有的!此点不能不知。

四、结语:迷则成害,嘱令保护

经文 【阿难,如是十种禅那,中涂成狂,因依迷惑,于未足中生满足证,皆是识阴用心交互,故生斯位。众生顽迷,不自忖量,逢此现前,各以所爱先习迷心,而自休息,将为毕竟所归宁地。自言满足无上菩提,大妄语成。外道邪魔,所感业终,堕无间狱。声闻、缘觉,不成增进。汝等存心秉如来道,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,普令众生觉了斯义。无令见魔自作沈孽,保绥哀救([绥]就是平安,[哀]就是悲愍),销息邪缘,令其身心入佛知见,从始成就,不遭歧路。如是法门,先过去世恒沙劫中,微尘如来乘此心开,得无上道。】

[无令见魔自作沈孽]:[见魔],识阴的前七境是[见],第八境则[见]与[爱]皆俱。第九、第十境为二乘,于三界内之[见、爱]虽尽,而三界外之见爱犹存。其于涅槃,则迷于真境而执相似。于谛理则厌有着空,不达法空,但求自利等,这些都是二乘的分别见。若彻见诸法本不生,则一切诸见之魔自寝。[自作沉孽],沉孽而言自作者,显非外魔来扰,乃是自心中之见魔所自作。就是知见又立知。

义贯:[阿难,如是十种]于行阴尽后之[禅那]修习中,识阴将尽未尽之[中涂成]八种[狂],因而堕于凡、外、邪、魔境界,或如最后二种,[因依]自心[迷惑],而[于]实[未]满[足中生满足证]之妄觉,遂堕于定性二乘;凡此[皆]非外魔所为,而[是]自心之心魔于[识阴]将破未破之际,[用心]不纯正,以致正心与妄念[交互]陵替,[故生斯]十[位]之境。前八境之[众生]冥[顽迷]惑,[不自忖量,逢此]等境界[现前],即[各以所爱]而执取自[先]世以来,宿[习迷]暗之[心,所以,这个薰习很重要,堕外道也是根据生生世世所薰习的知见,而作知解。而自]以为已到可[休]止将[息]、安心立命之处,且[将]其视[为毕竟所归]依、得永安[宁]之[地];遂[自言]已[满足无上菩提],未得言得,未证言证,[大妄语]罪于焉[成]立。前八种[外道邪魔所感]有漏禅福之人其[业]报[终]了,必[堕无间]地[狱]。

至于最后二境之堕于定性[声闻、缘觉]者,则于无上菩提[不成增进],永闭化城之中,不达宝所。[汝等]须[存]大悲救世之[心,秉]持[如来][觉地之[道,将此] 辨魔[法门,于我灭]度之[后,传示]于[末]法之[世,普令众生,觉了斯]中途成狂及退堕等十种差别之[义;无令]自心邪[见]妄见之[魔,自作沈]溺之障[孽,保绥]三昧行人[哀救]正修佛子,[销]除[息]灭诸颠倒分别见爱等[邪]见之[缘],令障尽理现,俾[令其身心入]于[佛知]佛[见]之境界,[从]开[始]以迄于[成就],中途皆[不遭歧路]阻隔。[如是]深奥微妙的五阴辨魔之[法门],乃[先]前[过去世恒沙劫中]之[微尘]沙数[如来],皆是[乘此]辨魔法门,而得破内外魔境,因而[心开]证悟,方[得无上道]。

我们之所以把五十种阴魔详尽的讲解,最主要的是因为末法时期的乱象特别的昌盛,末法时期众生福报不够,可怜、可悲,也很可愍!所以,我们把五十种阴魔,用比较详尽的来解说。因为现在是讲大纲,如果我们要讲到五十种阴魔,再整理成VCD或DVD,三年后才有办法!为了让佛弟子在刚刚看到我们《楞严经》的目次,就是大纲就能够受益,所以我们愿意花一点时间,来把五十种阴魔详尽的讲一遍。

现在要灌输非常重要的唯识学的观念,诸位要注意听,这个八识和本性,到底怎么个变化来的?要了解唯识的三能变。第一能变就是把清净本性一念不觉,化作第八意识,也就是动念,这个是非常微细的。第二能变就是把第八意识化作第七意识,加一个我法二执,我执跟法执。第三能变就是前六识,从第七意识再延伸、辗转,变化出来就是第六意识,还有前五识。

所以,它切割变成三个段落,第一段落清净自性一念不觉,就是变成第八意识,第一能变。第二能变,把第八意识执着为自我,延伸下来,我贪、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,我法二执变成第七意识。第三能变,再往下,就是第六意识,然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前六识就是第三能变。第七意识作为前六识的依靠。简单讲第六意识依靠第七意识,所以,第七意识叫做意根。第八意识执着,一念不觉。第二能变就变成一种执着性,妄动、执着变成第七意识(第二能变)。第三能变就是前六识。在五十种阴魔里面,我们说行阴魔跟识阴魔,是这样子一层一层的来断、来进步,进趣于菩提。

诸位!这是为了讲解方便,所以,我们的观念就认为说第七意识接下去第八意识比较微细,话这样讲是为了讲解方便,在断证的时候我们不是这样子,不是说第七意识断完了再来断第八意识,这个观念要彻底打破,在修证的过程当中,第八意识跟第七意识是一直紧扣住在一起的,第七意识是牢执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就是在精神起作用的时候,加一个我执、一个法执。他一直到成佛,金刚地的时候,第七意识如果断,第八意识同时就没有。

用二个来比喻。

1、譬如说连体婴,一出世就连在一起,七、八二识无量亿劫来统统连在一起。如果有一天经过了医生把他切割了,这两个人同时自在,各人过各人的生活,同时没有。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也是这样子,当断证到等觉的时候,一念生相无明,这个也是微细的第七意识,执着第八意识所产生的后果。并不是说把第七意识全部断完,再来断第八意识,其实不是这样子。而且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一直相扣住。

2、譬如说我的手是这样子,(食指相勾)一边是第七意识,一边是第八意识,一放就二个统统放,统统没有。所以,只要第七意识断尽的最后一念那一刹那,第八意识就转成大圆镜智,第八意识、第七意识已经不复存在。所以,当第七意识的微细法执断尽的时候,第八意识叫做大圆镜智,第七意识叫做平等性智,第六意识叫做妙观察智,前五识叫做成所作智。为什么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环环相扣,那一刹那一断掉七、八识同时没有,不是第七意识断完,才断第八意识。而第八意识本身并没有执着,没有东西可以断,它本来就是清净自性,只是因为妄动。

妄动是哪儿引起?是因为第七意识,因为前面七识所引起的妄动。所以我们要清楚,当等觉菩萨断一念生相无明,这一念生相无明,就是与生俱来的最微细的法执。所以,只要一断,七、八识同时转,同时不存在,但转其名,不转其体。但转其名就是只有转这个名相,他的如来藏性没有转,本来就不生、本来就不灭,没有东西可以转,入于无所入,本来就存在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,没有转来转去的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理解,七、八二识是牢不可破永远存在的。一切动物、昆虫、人类,他一出生就是一直执着我执。眼睛一看就是什么法统统执着—法执,包括学佛的人也是这样子,所以,一直争论不休。

我们为了解说,才有色十种阴魔,受十种阴魔,想十种阴魔,行十种阴魔,识十种队魔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这样按照排列,是由粗往细。前面三个比较容易了解,而后面这个行阴跟识阴,其实是环环相扣。为了解说必须要排列顺序。但是在断证的那一刹那,断微细的生相无明的时候,七、八二识同时不存在,不是第七意识全部断完,再断第八意识。象连体婴一割同时自在,没有所谓第七意识,也没有所谓第八意识,也没有所谓前六识,就化作一念无上清净圆满的觉性,是这样子的,唯识学应当理解一下。

那么本性跟第八意识是什么关系呢?是非一也是非异,讲一个不对,讲异也是不对。清净自性跟第八意识,你讲一不对,清净自性是不生不灭的。第八意识就是一念不觉。你讲异也不对,若不同,第八意识不同于清净自性,那么永远不能成佛了。你怎么修都不能成佛,因为它不同嘛!所以清净自性跟第八意识的关系,叫做非一非异。初能变是清净自性化作第八意识,第二能变是第八意识变成第七意识的我法二执,第三能变就是第七意识再影现、辗转变化出前六识。

识者能变也,什么叫[识]?[识]就是会变,这个世间的特色就是会变。所以,你把它透视住,哪一个人背叛你,那很正常,因为他会变!这个人长的帅帅的,没隔多久,糖尿病、洗肾,怎么会变成这样子,脸无血色呢?因为是变嘛,[识]就是会变嘛,这个就是会变的世间嘛,很正常的。好的会变坏,年轻的会变老,有钱的人会变穷,有时候穷人会变富有。你只要把这个世间搞清楚,因为它会变!所以,你只要尽力,尽已之力,竭已之心,只要尽你的能力,再来就看你的福报了。没有尽人力不够资格讲听天命,不能说浑浑噩噩、迷迷糊糊的过一生,随缘~都没有尽力,怎么讲随缘呢?所以要讲尽人力,才讲听天命,因为冥冥当中有个定数。我们唯识学稍微有一点点观念,五十种阴魔,其实还是来自于自心,但莫贪、莫住着即得。

好了,因为我们要讲到五十种阴魔,要三年后,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前在这个楞严经大纲,就是目次,先把它很正确的浏览一遍,时间虽然是短,但是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,回向。

第六节、总结五阴魔境。

一、五阴尽之境界,五阴尽就要入如来地了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简单来说:就是谁能够看破这个身心是假相,而不住着,一切的痛苦就会止息。证入圆通、诸根互用、入如来地。[识阴若尽,则汝现前诸根互用,从互用中,能入菩萨金刚干慧,圆明精心,于中发化,如净琉璃,内含宝月。如是乃超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四加行心,菩萨所行金刚十地,等觉圆明,入于如来妙庄严海,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。]这八个字就是修行的根本,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,这个画双红线,尤其是后面那个[无所得]。诸佛菩萨悟到什么而能成佛呢?就是悟到无所得。三藏十二部,一个字来讲就是[空],当体证到万法都空,你所到之处都得解脱。

什么是空呢?在《楞伽经》,释迦世尊叫我们作如是观想:你见到一切相的时候,把那个相碎为微尘,观照一下,我们就会发现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我们就会了解若见诸相——种种的相,非相就是当体就是空,就是空相。你贪爱的东西是什么?把它碎为微尘,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只是化学元素所构成的而已。而我们活得如此的迷茫,竟然不自觉知,大家总是贪爱这个有相的东西。对于内心的解脱,从小学到大学也没人教。除非这个人很有福报,碰到佛法。有相的东西,看得到的东西,大家都喜欢。而寻求内心里面的解脱和自在,开佛陀的大智慧,大家比较不去重视这个。师父宿世也是有一点善根,从小我就会想到说我们活着是为什么?读到高中的时候一直说生命是什么?我一直想念台大的哲学,我爸爸说你念台大的哲学,去哪里上班呢?去精神病院里面当精神医院的院长吗?你去哪里赚钱呢?他就硬要我念医生。念医生又要去解剖,上生物要解剖,师父前世可能也是修行人,对这个解剖就没什么兴趣,宿世有一点善根。

到大学的时候,就听到了佛法,大一的时候就听到一个朱居士来逢甲大学演讲,才第一堂课,他说人生有八苦。我就被这一句话非常震惊!对啊!人一出生他就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,我为什么活到大学,还不知道生命是一种痛苦呢?为什么我没有办法体会呢?我现在听到了佛法,知道这是究竟。死后还要六道轮回,一下子就接受这个思想和观念,我认为我的生命找到了!所以,虽然没有考上台大,但是到台中却亲近到李炳南老居士,因缘就是这样子。亲近了忏公,因为他在中部嘛!普觉佛学社常常请一些法师、居士来大学里面演讲,我就发现,这个才是我们要的。所以,宿世有善根一下子就契入。

统三藏十二部经典,众生都着相,可是三藏十二部经典只有一个字讲[空],两个字讲[放下],统统要放下,放下再放下,彻底放下。第一个字放下,你得到小快乐,第二个字再放下,你得到中等的快乐,最后一个彻底放下,你就成佛!原来生命是一种妄想、是一种颠倒、是一种错觉。学佛的人不是没有知识的,佛法是非常符合科学的,也超越一切哲学的、形而上的东西,超越一切逻辑学的,logic,逻辑学是理则学,也就是人类用经验去推论存在的一种论法,可是到最后还是争论,除了释迦牟尼佛最了不起:法无定法。这个学佛有着宿世的善根,还要后天的努力。所以我一直认为我有先天性的善根。

读大学的时候,我们那个教授跟我谈,他觉得这个学生的反应为什么会这么快?有一次到教授休息室来跟我谈,他就问你在高中智商多高?我说158。他说我看你智商最少170,你的反应实在是太快!去念南普陀佛学院的时候,广化律师是江西人,江西是赣州,湖南到江西有一条叫做湘赣公路,[湘]就是湖南,[赣]就是江西。他说:我办了这么多届的佛学院,没有看过一个法师,像你这样绝顶的聪明跟反应。当时候,我只有想到说,把台湾的佛教振兴起来,我有愿力只有这样子。因为台湾当时候,二、三十年前,国家也不重视佛法。三十年前叫出家人都是叫和尚、叫菜姑,没有人尊重出家人,那时候,出家的时候大家都误会。所以,师父下定一个决心,就是要把台湾的佛教,尽我的能力,当然必须要靠诸山长老的合作,靠我一个人没办法,可是我尽力。

那时候,一贯道的特别的兴盛,基督教、天主教也是很兴盛。师父发现佛法这么好,我觉得身负有重任,有必要做大型的演讲。因为在台湾,讲自由民主、言论自由,你再几万个人都没有关系,集会自由。好!就从基隆这样子一直演讲,新竹、台中,刚开始,我还没有在各地方做大型演讲的时候,都在大学里面上课,从台大一直教到高雄医学院,教了二十几所大学,就是这样奔波。那时候身上也没钱,当一个小和尚也没人供养,像现在经济好的话,师父!您坐飞机!那个时候哪有钱坐飞机!大学教授一个钟头的钟点费才一千块,算一算,大学教授钟点费,一个钟头才一千块,两个钟头才二千块,坐个飞机,你根本就不够,就坐公路局的,想到师父很可怜的,便当都在公路局上面吃,台大上完,要到清华大学上课,要坐公路局的,省钱。哪像现在日子这么好过?但是,我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,因为空、放下、无所得。

你不晓得没有听到佛法,不知道它的可贵。一听到佛法会让人心非常震憾的!我去台北师范大学演讲的时候,有一个老教授六十三岁,我去讲禅,讲感性与理性的平衡,感性、理性后面要加上一个智性,他就坐在底下,听了两个钟头禅的演讲,非常的感动!下来的时候,牵着师父的手,我跟他说老居士啊!你这么虔诚!他说我不是居士,我是第一次来听演讲,是我朋友告诉我说有一个年轻的法师要来演讲。我说你听了这个演讲觉得怎么样呢?教授!因为他自我介绍嘛!他说太让人家振奋、太让人家感动!为什么我活了六十三年,从来没有如此的震憾和震动?为什么你才三十几岁,能够讲超越我们六十几岁人的思想?我说这是拜佛陀之赐!他是非常的感动,感动得掉眼泪。他说我年岁太大了,才听到佛法!六十三啦!教授教授,就是愈教愈瘦(开个玩笑),每天都是对着学生,Open page one,打开第一页,怎么样教,后来听到了佛法。

所以说当我们了解到正法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我们很幸运,念念消归自性,归无所得。后来二、三十年来,除了师父,当然还要蒙诸山大德、一切的护法居士团结合作,把整个台湾的佛教带到一定的水平,出家人素质也高,佛学院也多,居士的水平也高,不再迷信了,不再批评、抨击佛教的思想,神佛都分得很清楚了,哪个是正信、哪个是邪信,哪个是迷信、哪个是智信,已经有能力去分辨了,我心满意足了。后来发现,全世界的华侨,认为师父所讲的这个演讲,非常适合他,后来就到各个地方去做大型的演讲,最高的记录,就是四天来了十几万,就是林口体育馆。所以师父认为,我可能是有任务,或者是有善根,来到贵娑婆世界,作佛陀的使者,传佛陀的正法,我也很欢喜!所以,这个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,就是你现在要保持的心境,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,就是无所得,你有所得就错了!人一定会变成一堆骨灰。佛陀讲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,就是四个字:提早觉悟!

注释:[诸根互用]:此即于内不隔,故六根能互用。不但互用,且每一根皆可兼具其他五根之用,此即圆通的体用无隔之境。此当圆教初住,这是藏、通、别、圆,在天台宗,天台的《教观纲宗》,我们已经讲过了。圆教初住,圆通之位,体用一如,这个[如]就是毕竟空,体毕竟空,用毕竟空。理事圆融。五阴既尽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身心统统放得下,唯一剩下一个清净自性。即解六结(六根之结),越三空(我空、法空、俱空,或人空、法空、空空),连那个空的观念统统要放下,最后那个空空,第一个当作动词,第二个当作名词。动词就是破除、放下,连那个空统统要放下。一切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即当此时。

这个寂灭现前有什么好处呢?就是见到凡所有相,都是虚妄,万法不起情绪上的变化作用,不起嗔恨心、不起我慢心、不起狂妄心、不起贪、嗔、愚痴。为什么,他寂灭,就是心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了,如如不动,佛陀的境界。他每一种事情,统统叫做享受,所有的创伤,他认为这是一种增上缘。每一种创伤,都是一种成熟,所有的心痛都是成长的开始,他不怕逆境,也不会执着顺境。

[菩萨金刚干慧]:[金刚],即金刚三昧。[干慧],即前所述之干慧地。以干慧地亲依金刚三昧而立,故干慧地菩萨得名为金刚。[圆明精心]:[圆明],圆满明彻。[精心],精纯无妄之妙心。此即圆通之体。[于中发化]:[于中],于其中。[发化],顿发无量德行之化。[如净琉璃,内含宝月]:[净琉璃]指圆明精心之体所现之相。[内含宝月],此即密教之月轮观或阿字观之所示者。

说到这个阿字观,有个笑话,我在念南普陀佛学院的时候,在台中每天睡觉以前,都念阿字观:阿~~~。隔壁一个比丘不知道,第二天就跟人家讲,我昨天好象有听到鬼魂很痛苦的在叫,阿~~~。我说那个不是,是我在修阿字观,所以这个常常会让人家误会的。盖本经系显密合辙,从初发心之以神咒救护、中经结坛持佛心咒,乃至于干慧地得金刚名,而证圆通时即现深秘阿字观之成就境界,下文菩萨十地亦称金刚十地,这个金刚就是见真如本性的意思,意思就是有悟了,大悟了,称为金刚,见如来藏性了。所以,初发地即成等正觉,就是这个意思。因为用的是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修行。在在皆示本经外显内密,显密一体并修之境。

[归无所得]:[无所得],指真如本体,一真法界,本自具足,非有一法从外而得,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,本性中事,故实无所得,所以大悟悟什么?悟无所得。亦无所失。意思就是说我们来到这个世间,我们从来没有拥有过任何东西,你认为你拥有任何东西都是错觉!你所有的房地产、汽车、儿女、最亲的人,都要离你而去。或者是你要先走,一个都逃不掉!你认为你来到空上世间,你拥有是一种错觉,你认为有所失去也是一种错觉。本来就无得,哪里有失呢?万法总是毕竟空。

义贯:[识阴若尽,则汝现前]之[诸根]即得融通[互用],且[从]此诸根融通[互用]、体用一如之[中],即 [能]从三渐次位[入菩萨]之[金刚]三昧[干慧]地,[圆]满[明]彻、[精]纯无妄之妙[心],即[于]其精心[中]能顿[发]显[化]无量智德,身心犹[如净琉璃],且[内含宝月],故光明通彻;[如是乃]至能从干慧地一路直[超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四加行心],以及一切[菩萨所行金刚十地]逮至[等觉圆明],而[入于如来]所证之[妙庄严海,圆满菩提,归]于真如本性、一真法界、本自具足、[无所得]之真如本体。所以,《大乘起信论》讲:离一切念头,就是我们法界一总相,离念就是离执着的念。佛陀有没有言说?佛所有的言说,都是缘起如幻的东西,等于没有言说。所有的行住坐卧,这个是相,就其本体,也是不可得,没有这样子。(未完)

楞严经一重点提示01 : 要学《楞严经》,请放下你拥有的任何知见

楞严经一重点提示02 :舍识用根;重视楞严咒;防止魔事

楞严经一重点提示03 : 不能动念说:我很有修行

楞严经一重点提示04:打卡式的修行,不是真正的修行

楞严经一大纲 01: 给大家一个深入《楞严经》的整个轮廓、概念

楞严经一大纲02 : 宇宙就是众生业力之网

楞严经一大纲 03 :在娑婆世界,要以耳根最为精明

楞严经一大纲 04 : 物质的终极点是精神;科学的终极点是精神

楞严经一大纲 05:《楞严经》分六十个位次修证

楞严经一大纲06 : 不能把所有的缘都断掉,要结好缘

楞严经一大纲 07 :悟不悟,就看你对这个[无]字参得透参不透

楞严经一大纲08 : 冲着别人的缺点一直攻击,这样有伤天德

楞严经一大纲09 : 亲近善知识,应当取其莲花,不应取污泥

楞严经一大纲10 : 我执和法执,就是修行人最重的二块石头

楞严经一大纲11 :这五十种阴魔,是修学佛道必经的过程

楞严经一大纲12 :修行不能强迫自己要取着什么境界,这个一定会着魔

楞严经一大纲13 : 这五十种阴魔对于正法重现是有正面的作用

楞严经一大纲14 :于在家居士面前毁谤出家人, 这个罪过很大

楞严经一大纲15:有神通者亦不可随便示现, 免引起众生贪着而舍本逐末

楞严经一大纲16 :你修什么,我尊重你,修哪个法要看福德、因缘

楞严经一大纲17 : 这八俱非是一切外道言说戏论的核心

楞严经一大纲18 : 修学佛道不是念一句佛号、专诵一部经就可以搞定它的

楞严经一大纲19 :到三宝地做义工,其实最后的果报是你自己得到

史文章阅选读一

史文章阅选读二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